护卡小象客服
一、AMT原理及优点
原理:
1. AMT全称“自动机械式变速器”
2.在机械变速箱和普通离合器的基础上, 增加 电子控制单元 控制选挡、换挡和 离合器的操纵, 实现换档自动化。
优点:
①驾驶过程简单化,如轿车般轻松驾驶,自动完成换挡;巡航模式只需控制方向盘
②驾驶舒适性提高,加减速过程自动调节油门、换挡过程无冲击、无响齿
③燃油经济性有所提高,传统高效的齿轮传动结构,合理换挡
④驾驶安全性有所增加,坡道模式(P)、辅助制动等模式会自动降档增加车辆制动能力。
二、使用中应注意事项
禁止磕碰:
日常使用中应避免外力磕碰,造成变速箱外部壳体,离合器分泵,换挡执行机构损坏,严重将造成车辆停驶。
禁止踩踏:
禁止踩踏AMT系统的选换挡电机,传感器和电磁阀由TCU 供电,以免碰 坏线束,传感器和电磁阀
线束固定:
应及时检查线束固定的可靠性,防止因振动造成线束失效。
线束及传感器防水:
禁用高压水枪冲洗电子部件,高压水可能破坏零部件的密封,造成短路。
故障处理:
AMT系统具有故障自诊断功能。并通过仪表显示当前故障。仪表显示故障码时,应及时停车检查原因,根据故障码手册排除故障
三、突发故障的应急处理办法
1.副箱位置传感器断路故障
原因:
车辆正常行驶时,变速箱档位处于高档位(档位为7-12档时),间歇性的“掉档”,档位转 为N空挡后,停顿一下,系统再次挂入之前的档位,如此反复。
常见:
该故障特点为,变速箱处于高挡位“掉档”,然后系统会重新挂档。多为变速箱副箱位置传感器插接件,插接不牢所致。可以通过插拔副箱位置传感器插头方法,得以解决。
2.中间轴制动器电磁阀故障
原因:多数是变速箱中间轴制动器电磁阀,在给予中间轴制动时的制动力过大,导致齿轮之间的转速差大,造成增档响声。更换中间轴制动器电磁阀,一般可以消除故障。
常见:起步挂档或行驶挂档,变速箱齿轮打齿,或有明显的“咣当”声响。
3.离合器位置自学习
原因:
车辆行驶里程增加会一定程度上造成离合器片磨损,使得设定好的离合器接触位置发生偏差。重新“离合器位置自学习”故障可消除。
常见:
随着车辆行驶里程增加,或更换离合器片后,动力结合时较以往“顿挫”感强烈。
4.车速传感器故障
原因:变速箱尾部的“输出轴传感器故障,或是被人为的将插头拔下,造成AMT系统当前档位计算失败,并伴随增减档时,发动机转速”忽高忽低“
插拔或紧固,输出轴传感器插接件,可消除故障现象。
常见:
增减档时,发动机转速不合理“忽高忽低”换档异常
5.电机(电磁阀)保险损坏
原因:
多数为换挡执行机构的电机保险“断路”所致,检查更换熔断的保险丝,可消除故障
注意:换挡电机保险为30A,如果更换的保险小于30A,还会有熔断的风险。
常见:
仪表显示“跛行回家模式”且伴随有“滴滴”提示音,同时AMT换挡系统自检失败,系统不挂档,车辆无法行驶。
6.整车CAN总线故障
原因:
仪表不显示挡位和转速,手柄能挂挡(V卡),备用开关能挂挡(JH6)
CAN总线节点故障或者CAN总线故障
常见:
氮氧传感器插件进水、CAN总线问题(短路)
7.V卡档位变化异常,频繁不合理换档
原因:
手柄线束异常
常见:
手柄线束或者TCU端进水磨损
8.操作不合理(离合器过热保护)
原因:
频繁起步-倒车时,车辆离合器始终处于“半联动”状态,时间过长易造成离合器片过热,为保护离合器片,AMT将触发离合器过热保护,同时分离离合器,中断车辆动力输出。熄火后重新启动车辆,将退出离合器过热保护,动力恢复正常。
常见:
频繁起步-倒车过程中,仪表文字提示“操作不合理”同时伴随动力中断
9.控ECU扭矩故障
a.用户刷写发动机ECU数据后,换挡过程中,发动机转速不降反升。
b.用户刷写发动机ECU数据后,无发动机转速,AMT挂档后,车辆不能正常行驶,车辆“空转”
原因:
AMT车型的发动机数据是专用数据,不可与手动档车型混用,支持AMT系统正常工作的前提,是要有车辆的转速及车速等信号。更新发动机数据后,一般都需要同时刷写“发动机转速包”才可以使得AMT系统正常工作。
常见:
发动机数据异常或发动机数据刷写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