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卡小象客服
1. CA12TA 系列 AMT 整体结构:
1.2 CA12TA 系列 AMT 说明介绍:
12 挡 AMT 变速器本体部分由主、副箱两段式结构组成,主箱有 6 个挡,
副箱有 2 个挡,一共组成 12 个前进挡和 2 个倒挡。壳体材料为压铸铝合金,装
配方式为立式。变速器带 AMT 执行器总成图如下所示(配图为 2300NmAMT,
2100Nm 及以下产品不带主动润滑):
1、变速箱电线束总成
2、气管总成-副箱控制阀进气
3、气管总成-副箱控制阀出气
4、电磁阀总成-中间轴制动器
5、选换挡执行机构总成
6、中间轴制动器气管总成
7、油管总成
8、油泵总成
9、分离叉及支架总成
10、中间轴制动器气缸总成
11、离合器执行器总成
12、变速器本体总成
13、调压阀总成
14、副箱控制阀总成
15、气管总成-变速器
1.2 CA12TA 系列 AMT 及 CA12TA 系列 MT 对比说明:
CA12TA 系列 MT:
1.3 CA12TA 系列 AMT 变速器本体结构图:
1.4 CA12TA 系列 AMT 系统工作原理图:
AMT 系统由齿轮箱本体、执行器、电磁阀、传感器、线束、气路及整车控制系统(发动
机、ABS、换挡手柄、仪表盘、功能开关)等相关零部件组成,是一个整体系统。本说明材
料主要围绕以下电控系统展开,不涉及具体机械件装配
2. AMT 系统正常工作条件(先期检查项):
外观:变速箱本体、各执行器、传感器、控制器及操作手柄等关键件无明显磕碰,锈蚀,及破损等现象。
气路:气压传感器气压值正常,从 AMT 专用储气筒至变速器及变速器自身等气管相关件无漏气、破损及弯折等现象。
线束:整车中与 AMT 相关线束(仪表板线束、左车身线束、底盘线束)及变速箱 AMT 线束无破损,虚接,插接件锈蚀,松脱及线束短路断路等现象。
仪表:仪表上无 AMT 相关故障提醒。
诊断仪:诊断仪上无 AMT 故障码显示。
3. AMT 相关部件:
3.1 1707850AA4P/C 电磁阀总成-中间轴制动器
作用:
挂起步挡及变速箱升挡时,TCU 自动控制中间轴制动器电磁阀通断以使中间轴制动器起作
用,升挡时起作用,降挡时不起作用。
对 AMT 影响:
影响挂起步换挡及换挡品质。有故障时挂起步挡及升挡时会变得缓慢,且伴有异响(齿轮不
同步)
故障排查方法示例:
1、外观有无明显磕碰,滤网是否丢失,各排气孔处有无明显锈蚀及向外喷油或大量油泥堆
积现象。
【滤网位置】
2、变速箱气源充足情况下,拆下制动器气管,检查阀体出气孔处是否有漏气现象
3、采用诊断仪或车易修设备,确保 TCU 及相关电路气路正常的情况下对电磁阀进行单独控
制,判断阀体是否具备通、断气功能
4、线束检查,相关线路无断路及短路(对电、对地)现象,插接件是否松动,插接件端子
是否有锈蚀。
5、TCU 插针判断:采用诊断仪或车易修设备对电磁阀进行单独控制,并用万用表测量中间
轴制动器线束插接件处电压,判断 PIN1 管脚的电压值,是否为在控制阀动作时为
24V(20V-32V),不控制时为 0V。
6、对制动器系统气路进行检查,气管是否存在弯折破损现象,气源内部是否存在油污及杂
质等现象:
注:变速箱离合器外壳内部也需要进行检查,是否存在弯折及破损现象,参考实例如下图所
示:
3.2 1707760-A4P.电磁阀总成-副箱气缸:
作用:TCU 控制副箱的高挡、低挡电磁阀,实现副箱气缸活塞的左右移动,完成变速器副
箱高挡和低挡切换。AMT 进行副箱高低挡切换时,控制气路通断,以完成副箱高低挡切换
动作。
对 AMT 影响:
低挡电磁阀出现故障时,导致变速器无法换低挡。高挡电磁阀出现故障时,导致变速器无法
换高挡。表现为变速器只有低挡或只有高挡。
故障排查方法示例:
1、外观有无明显磕碰,滤网是否丢失,各排气孔处有无明显锈蚀及向外喷油或大量油泥堆
积现象
2、变速箱气源充足情况下,拆下电磁阀总成,检查阀体两处出气孔是否有漏气现象
3、采用诊断仪或车易修设备,对电磁阀总成进行单独控制,判断两个阀体是否具备通、断
气功能
4、线束检查,相关线路无断路及短路(对电、对地)现象,插接件是否松动,插接件端子
是否有锈蚀。
5、TCU 插针判断:采用诊断仪或车易修设备对电磁阀进行单独控制,并用万用表测量中间
轴制动器线束插接件处电压,判断 PIN1 管脚的电压值,是否为在控制阀动作时为
24V(20V-32V),不控制时为 0V。
6、对变速箱气路进行检查,气管是否存在弯折破损现象,气源内部是否存在油污及杂质等
现象。
3.3 输入轴传感器:
作用:
AMT 运行过程中为 TCU 提供输入轴转速值(中间轴与输入轴常啮合,取点在中间轴减速齿
轮)
对 AMT 影响:
起步挂挡及行车换挡时,影响换挡成功率,会导致换挡冲击及响声
故障排查方法示例:
1、检查输入轴转速传感器外观是否有磕碰损坏。检查输入轴转速传感器固定螺丝松动情况,
晃动传感器,看是否固定松动。
2、拔下插接件,查看端子是否有腐蚀、变形;多次重新插拔,观察故障现象是否消失。
3、检查输入轴传感器对应线路,电源与地之间电压是否为 5V,信号线有无断路及短路(对
电、对地)现象
4、拆下输入轴传感器,检查传感器感应端是否存在大量铁屑,如有请清除。
5、更换输入轴传感器,拆下传感器时,不能 用螺丝刀等撬传感器的螺丝固定处,需要用手
左右旋拧的方式拔出。
注:利用诊断仪或车易修“动态数据(流)”检测当前输入转速信息,并结合发动机或者变
速箱挡位速比信息进行输入轴转速校核,正常工作时有如下关系式。
参考关系式:
1、离合器结合时:发动机转速=输入轴转速(误差不超过 1%)
2、行车过程:输入轴转速/当前挡位速比=输出轴转速
3.4 车速传感器(输出轴转速传感器):
作用:
AMT 运行过程中为 TCU 提供输出轴转速值,作为换挡计算依据,为仪表车速显示提供转速
值
对 AMT 影响:起步挂挡及行车换挡时,影响换挡成功率,会导致换挡冲击及响声
故障排查方法示例:
1、检查车速转速传感器外观是否有磕碰损坏。 检查车速转速传感器固定螺丝松动情况,晃
动传感器,看是否固定松动。
2、拔下插接件,查看端子是否有腐蚀、变形;多次重新插拔,观察故障现象是否消失。
3、检查车速传感器对应线路,电源与地之间电压是否为 5V,信号线有无断路及短路(对电、
对地)现象
4、拆下车速传感器,检查传感器感应端是否存在大量铁屑,如有请清除。
5、更换车速传感器,拆下传感器时,不能用螺丝刀等撬传感器的螺丝固定处,需要用手左
右旋拧的方式拔出。
注:利用诊断仪或车易修“动态数据(流)”检测当前车速传感器转速信息,并结合变速箱
挡位速比信息进行输入轴转速校核,正常工作时有如下关系式:
参考关系式:
1、行车过程:输入轴转速/当前挡位速比=输出轴转速
3.5 副箱位置传感器:
作用:AMT 运行过程中为 TCU 提供副箱气缸活塞位置值,作为副箱高挡、低挡切换是否到位的依
据。
对 AMT 影响:
传感器报故障时,影响换挡成功率,会导致换挡冲击及响声。
故障排查方法示例:
1、检查副箱位置传感器外观是否有磕碰损坏。 检查副箱位置传感器固定螺丝松动,晃动传
感器,看是否固定松动。
2、拔下插接件,查看端子是否有腐蚀、变形;多次重新插拔,观察故障现象是否消失。
3、检查副箱位置传感器对应线路,电源与地之间电压是否为 5V,信号线有无断路及短路(对
电、对地)现象
4、拆下副箱位置传感器,观察副箱位置传感器与副箱气缸接触面是否有铁屑,如有擦干净
后安装好副箱位置传感器
注:利用诊断仪或车易修“动态数据(流)”检测当前副箱位置传感器值并结合高挡及低挡
的高低检查点对当前传感器位置值进行校核,正常工作时有如下关系式:
参考关系式:
1、副箱低位低检查点<副箱挂低挡时位置传感器值<副箱低位高检查点
2、副箱高位低检查点<副箱挂高挡时位置传感器值<副箱高位高检查点
诊断仪读取参考关系式涉及的相应点位值方法如下:
1、 诊断仪进入 12 挡 AMT 诊断系统,并点击到横拉菜单的“动态数据”界面,如下图
2、点击下方黑色倒三角,在弹出的下拉菜单中点击动态数据,点击全选
3、点击开始读取,在显示的动态参数中找到“副箱传感器位置”值,如图例副箱在低挡位
置 12.53mm,记录,点击停止读取
4、再次点击黑色倒三角,选择变速箱特征点,点击全选,点击读取,下拉参数名称,找到
“副箱低位置检查高点”和“副箱低位置检查低点”并记录,如图例所示副箱低位置检查低
点为 8.74mm,副箱低位置检查高点为 14.74mm。
5、对比动态数据读取的副箱传感器位置值和变速箱特征点读取的副箱低位置检查高点、
副箱低位置检查低点值有 8.74<12.53<14.74,在范围内,无问题。
6、击到横拉菜单的“例程控制”界面,点击黑色倒三角,选择“执行器动作测试”,点击副
箱换高位,点击控制,副箱切换为高挡(能明显听到副箱切换声音)如下图,再对比挂高位
关系式。
3.6 选挡位置传感器:
作用:
AMT 运行过程中对选挡位置进行时时监控,为 TCU 提供选挡位置值,作为 AMT 选挡依据
对 AMT 影响:
传感器报故障时,无法准确确定选挡挡口位置,变速器无法挂挡
故障排查方法示例:
1、检查选挡位置传感器外观是否有磕碰损坏、固定螺丝松动,晃动传感器,看是否固定松
动
2、拔下插接件,查看端子是否有腐蚀、变形;多次重新插拔,观察故障现象是否消失。
3、检查选挡位置传感器对应线路,电源与地之间电压是否为 5V,信号线有无断路及短路(对
电、对地)现象、